查看原文
其他

消费品企业的碳中和转型之旅

BCG波士顿咨询 BCG波士顿咨询 2022-07-22


摘要

2020年中国郑重向世界承诺2060年实现碳中和,开启了整个社会、全行业体系化的变革。作为直面消费者的消费品行业,碳中和意味着行业变革转型的机遇。本文聚焦消费品行业,深度剖析碳中和对消费品企业的战略意义及国内企业碳中和转型起步所面临的痛点,希望能够助力国内企业启动变革之旅。


消费品行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几乎影响到每个人衣食住行的所有方面。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在吃饱穿暖之后对消费品质的需求升级,对消费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更为关注。根据《2020年3月中国可持续包装报告》(Attitudes Towards Sustainable Packaging-China-March 2020),中国消费者的环境意识正在快速觉醒,除了垃圾回收外,消费者正在为了保护环境而付诸更多的努力来改变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



碳中和于国于民意义重大,国内消费品企业面临重大转型契机


对于消费品企业来说,碳中和不是锦上添花的公益项目,而是践行社会责任、满足消费者需求、优化企业经营以及迎合投资者需求的必行之举。



1

践行社会责任


为了驱动碳减排,各级政府已经制定或将要出台相关政策,企业从合规经营、充分利用政策性红利以及承担社会责任等多个角度均需对碳减排给予足够的重视。


此外,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积极表彰“净零”先锋企业,帮助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比如联想等13家中国企业案例入选BCG与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合著的《企业碳中和路径图》报告。加拿大媒体和投资研究公司《企业爵士》发布2021年“全球最佳可持续发展企业百强”,国际领先消费品巨头味好美、依云集团、联合利华等位列其中,但中国仅有四家企业入选且没有消费品公司上榜。社会各界的赞誉可谓“不花钱的广告”,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以帮助企业在政府、业界、潜在雇员以及消费者中赢得品牌美誉度,成为市场公关和营销的新亮点。


2

满足消费者对可持续产品的需求


消费者逐渐将“可持续性”作为购买的考量因素,且70%以上的消费者甚至愿为可持续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可持续产品的需求正在高速增长。因此,消费品企业更应该积极主动抓住行业变革的机遇,通过产品和业务模式转型来驱动业务持续增长。


全球消费者调研表明,全球消费者偏好“可持续产品”且愿意为可持续产品支付溢价(相对传统的、非可持续产品定价)。



Euromonitor在2020年1月开展的调研表明,61%的受访者正在担忧气候变化,36.3%的受访者希望减少碳排放。消费者正在不断重视消费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表达对消费品碳排放的持续关注。58.8%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可循环产品,57.2%的受访者更信赖可循环品牌,消费对环保品牌的偏好也印证了可持续性正成为消费品行业的发展趋势。


3

优化企业运营


碳减排驱动企业审视现有商业模式以及全价值链环节以优化运营模式,最终达到降低能耗,提升运营效率的目标。对于所有企业来说,自身运营环节是自控性最高的,因此很多企业将其作为碳减排的起点,但是作为价值链核心的消费品企业,不应仅仅关注自身减排,还需从价值链的视角来思考碳中和战略。


由此可见,达到碳中和并非只是为了应对政策要求、增加成本的一时之风,而是企业可获得资本市场认可,满足可持续产品市场需求和优化企业运营的变革机遇。为了避免碳中和成为徒增成本的点状举措,企业应清晰地意识到碳中和是企业整体端到端的一次变革之旅,而不只是某一个职能部门的课题。


4

迎合投资者需求


除了赢得社会声誉和规避政策性风险外,企业还可能获得ESG投资资本的认可和青睐。近年来资本市场对ESG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ESG资产规模逐年增加;而且ESG基金(专注ESG领域投资的基金)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十分抢眼。


资本市场对责任投资理念的兴趣体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ESG因素引入投资决策的框架及投后管理实践。以私募基金为例,领先机构已经在项目筛选、尽职调查以及投后管理中将碳排放及气候变化对商业模式的影响作为决策因素。比如淡马锡的ESG投资管理团队成为投资组合战略和风险小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对ESG领域的浓厚关注,使得领先机构投资者如黑石、贝莱德等设立专注ESG领域的投资团队。在机构投资者的追逐之下,ESG领域资产增长迅猛,全球可持续资产投资规模在过去五年已经翻倍,从8,950亿美元激增至18,330亿美元,并且在未来五年,投资者会将可持续发展资产配置翻倍,从目前的18%提升至37%。


向上滑动查看

数据分析

资本市场对ESG资产的追捧也许与其市场表现不无关联。基于标普全球市场情报的分析,26支ESG交易所交易基金和共同基金中的19支(70%)在过去一年的表现优于标准普尔500指数。

 

在此期间,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了27.1%,而这些表现优异的基金上涨了27.3%—55%;另外,BCG针对全球消费品企业分析研究表明,ESG表现突出的消费品公司息税摊销前利润(EBITDA)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1%。这也许与减排增加经营成本的固有观念不符。

 

虽然表面上看ESG治理需要投入资源,但是也带来公司整体运营能力的提升。专注于环境(E)、社会(S)以及治理(G)的公司可以获取更有潜力、多样化的收入,拥有更高的运营效率,更低的法规风险以及更易获得融资。


对ESG的关注可吸引高净值人群,提升消费者粘性,增强品牌美誉度,这会提高营销的有效性;同时也对吸引、留存人才有利,平均人效更高。通过发力环保领域,企业的运营效率提升,能耗降低;而且ESG领先企业也更易规避政策性的风险,如碳交易机制执行等……正如Parnassus Investments(美国最大的纯ESG共同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多德森所说,关注ESG可能越来越成为一种竞争优势。



国际消费品龙头企业已经走在碳中和前列,而国内企业仍处于“投石问路”阶段


放眼全球,领先消费品巨头如雀巢、联合利华等已成为碳中和先锋,并且不仅仅在社会声誉上取得广泛赞誉,自身业务迅速增长、资本市场表现上亦是抢眼。


国际领先消费品企业在碳中和领域发展得“如火如荼”时,反观国内消费品企业的碳中和之旅,大多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还面临着“定什么目标”、“做什么”、“怎么做”等基础性问题及认知的痛点:


1

怎么定目标?


 缺乏对于碳中和定义及战略定位的清晰理解,导致很多企业不懂碳中和覆盖的排放领域、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以及碳排量的现状,进而难以科学地设定目标及时间线。


2

做什么?怎么做?


■ 一些企业虽然对碳减排、环保节能有直观认知,并且有一些思路;但缺乏对降碳减排措施的全局性思考,极其容易采纳点状减排措施,从而缺乏整体布局。


■ 缺乏对碳中和变革所需的支持保障体系的深度理解,如专职团队、项目管理、考核激励机制、专业人才等,使得企业针对能力缺口束手无策,开启变革之路不顺畅。



在分析了消费品企业减碳的必要性和面临的痛点后,我们将在下一期碳中和系列文章中,有针对性地为消费品企业如何实施碳中和转型展开具体分析,从规划战略目标到设计行动方案,从采用数字化手段到组织机制保障,帮助企业切实可行地做好转型规划和变革管理。


关于作者

杨立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BCG消费者领域专项中国区负责人。


郭以权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合伙人。


胡昊鹏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经理。


感谢BCG同事谢文博和罗潇逸对本文的贡献。


如需联络,请致信GCMKT@bcg.com。

推荐阅读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和方向何在?双碳机遇不容错过


BCG@2021服贸会:聚焦数字服务贸易和双碳绿色经济


碳中和新先锋:2,900亿美元的替代蛋白市场



BCG视频号开通了



扫描左侧二维码

关注BCG视频号


快来关注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